多次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腹痛之饮食积滞、肝郁气滞证,治以理气顺肠、疏肝化瘀。
冷××,男,61岁,1978年5月7日就诊。
上腹痛渐进性加剧5天。
初诊:因5天前进餐后突发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性质,渐进加剧,休息无缓解,不放射。并伴呕吐宿食数次,非咖啡样物,及腹胀、大便闭结、肛门停止排气等,无发热、畏寒、神志不清,遂入我院外科诊治,拟诊为“粘连性肠梗阻”,予胃肠减压、抗感染、对症支持等治疗,腹痛稍缓解,排少许粘液便一次。今日腹部阵发性绞痛又加剧,伴喷射样呕吐,无排气,因既往数次腹部手术史,患者拒绝再行外科手术,故邀中医会诊。患病以来,精神疲倦,睡眠差,尿短少。既往史:10年前患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8年前及2年前行胆管取结石,20天前再行胆管切开取石术。刻下症:腹绞痛呕吐,大便闭结,无矢气,手足清冷,舌淡红苔粗,脉弦细。查体:痛苦状,面色苍白,打滚跪伏不能平卧,上腹剧痛拒按,手足清冷等。中医辨证分析:患者年老体弱,又多次腹部手术,脏腑失养推动无力、瘀血内生气机受阻,加之缘于食积所伤、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起病急,腹痛拒按,伴腹胀、呕吐、便闭,此为正虚标实之证。腹痛呈绞痛性质、手足清冷、尿短少、脉弦细为阳气不通、寒邪内阻之征。舌淡红、苔粗是食积胃热之象。诊断:腹痛。证候:饮食积滞、瘀血内停。治疗:和胃降逆、平调寒热、活血化瘀。方药:黄连汤加减(黄连10g,干姜5g,法半夏8g,桂枝10g,党参10g,甘草3g,玄胡8g,没药6g,五灵脂10g等)四剂。
二诊(1978年5月12日),服前方2剂腹绞痛、呕吐均止,大便亦通,今能进食,但仍腹胀不适、矢气得舒,及恶心反酸,舌红、苔粗黄,脉弦紧。认为患者病起饮食所伤,经初诊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治疗,即见腹绞痛、呕吐止,大便亦通。但由于患者反复“胆系”疾病,易致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故本次复诊辨为肝郁气滞之证,治疗另选四逆散加味(柴胡9g,白芍10g,枳实10g,甘草3g,川楝子10g,元胡6g,五灵脂6g,半夏8g,川黄连9g,吴茱萸9g代赭石15g.)三剂,治以疏肝理气,和胃化瘀。
三诊(1978年5月17日),诉脘腹无痛、不呕、有矢气,但感右上腹胀闷、头晕肢倦、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大便结燥,小便通畅,舌红、苔黄,脉弦细。认为病久及肝郁乘土,本次复诊出现脾失健运之证,而大便结燥、舌红苔黄、脉弦细是肝郁胃热之象,故治以疏肝理脾、顺肠解结。方药法半夏8g,枳实9g,延胡索9g,没药6g,五灵脂8g,木香5g,台乌9g,全瓜蒌9g,川厚朴8g,大黄8g,附片5g,其中大黄伍附子,取温通顺肠解结之功,亦是导师在临床上药物寒温并用之常。
四诊(1978年5月20日),脘腹胀闷消失,头晕疲乏明显减轻,食欲旺,睡眠良好,大便每日2次,质软通畅,夹少量粘液。舌淡红、苔薄黄,脉弦平。认为腹痛、呕吐主症消失,大便通、有排气,说明前期各阶段治疗有效,为巩固疗效,故在上方基础上去没药、五灵脂,加白芍,增平肝柔肝之力。
按:导师认为,肠梗阻的发病,有暴发,有渐成。暴发者,以气逆食阻、虫积热闭为多;渐成者,以血瘀寒凝、湿壅、阴虚液凅为常见。但其发病不论渐暴,无不与气机壅滞有关,故《素问》曰:“百病皆生于气也”,张子和也曰:“诸病皆生于气,诸痛皆因于气”。肠梗阻病位主要在胃肠,胃肠属六腑,其性“泻而不满”,以通降为顺、以滞塞上逆为病。因此,周老在临证施治时,能分析肠梗阻病患不同体质和阶段的虚实转变,进行“同病同治”或“同病异治”,常以“理气顺肠”、“攻泻解结”、“润肠通降”、“疏肝理气”等基本治法,及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补养气阴等辅助疗法,“以法统证”治疗肠梗阻。
医案信息
【医案标题】:周炳文以法统证辨治多次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原始资源】:回顾性医案
【医案编号】:047H018
【医院病历号】:1978050701
【关键词】:
中医诊断:(病名)腹痛 (证候)饮食积滞、肝郁气滞
西医诊断:1.粘连性肠梗阻 2.胆管切开取石术后
治法:理气顺肠、疏肝化瘀
方药:1、黄连汤加减 2、四逆散加味 3、手拈散加减
【辨证要点】:
患者年老体弱,又多次腹部手术,脏腑失养推动无力、瘀血内生气机受阻,加之缘于食积所伤、腑气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起病急,腹痛拒按,伴腹胀、呕吐、便闭,此为正虚标实之证。腹痛呈绞痛性质、手足清冷、脉弦细为阳气不通、寒邪内阻之征。舌淡红、苔粗是食积胃热之象。初诊时患者病起饮食所伤,经平调寒热、和胃降逆、活血化瘀治疗,即见腹绞痛、呕吐止,大便亦通,但由于患者反复“胆系”疾病10年余,而致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故复诊后又见腹胀、恶心反酸,大便结燥、舌红苔黄、脉弦细肝郁胃热之象。
【疗效】:四诊痊愈。
课题负责人签名:古容芳
整理者:周洪彬
时间:2010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