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是生命的熔炉,多一分健康,少一分疾患”,年少时读此句,只觉文字生动,却未能体会其内涵。直到穿上白大褂,步入临床,特别是在消化内科的规培轮转期间,我才真正明白这个“熔炉”的重要性与脆弱性,它不仅是营养的转化站,更是健康的晴雨表,映射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在消化内科的轮转期间,我有幸在张华伟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并实践内镜技术。张老师常以诗意的言语描绘内镜的重要性:“内镜是打开生命褶皱的钥匙,而消化道则是一座会呼吸的迷宫。”这句话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内镜在医学中的地位,也激发了我对这项技术深深的兴趣和敬意。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首次接触内镜,那是一种冰冷与温暖交织的奇妙体验。随着内镜的深入,我紧张得手心冒汗,镜身在食管中的每一次移动都伴随着轻微的“嘶嘶”声,仿佛是生命在低语。张老师耐心地指导我观察粘膜的褶皱,将其比作老樟树的年轮,让我将抽象的解剖知识与直观的图像联系起来,使得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而有趣。
然而,消化内科的夜班并不总是宁静。有一天深夜,当时是我和张老师一起值班,一个年轻小伙子被他家属推进了办公室,只见他拿着手绢捂着嘴,家属一进来就大喊‘医生啊,快救救他!他吐血了!’他拿开手绢给我一看,果然手绢上有一大团暗红色的血迹,嘴角边上也有暗红色的血迹。我先叫他家属不要慌张,把患者安置在病床上,并做好床旁心电监护仪,然后仔细询问他的病史情况。就在我们床旁查看患者病情之时,监护仪突然不停地发出警报声,伴随着红色的灯光闪烁,患者血压突然急剧下降、意识淡漠,排出大量柏油样黑便,病情突然加重。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张老师带领我们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经过急而不乱的初步抢救,患者的血压开始回升,意识也逐渐转清。随后为患者进行了床旁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治疗。内镜室里无影灯下,张老师轻声提醒,语气中透露着从容与自信,“止血钳不是攻击的武器,而是我们修复生命堤坝的精细工具,就像绣花针一样需要精准和细腻。”他一边指导,一边亲自操作,手法稳健而轻柔。当内镜下的止血夹精准地夹住那根喷血的血管时,出血点被迅速而有效地控制住,原本紧张的内镜室气氛也随之缓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这次深夜的急诊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内镜操作的精髓。内镜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操作,更是一种艺术,一种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和精细手法的艺术。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医护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更加凸显。我们用专业和敬业,守护着患者的生命,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
这段消化内科规培轮转的经历,不仅让我掌握了内镜操作的技术,更让我深刻理解了医者的仁心和责任,领悟到所谓的医术,就是在幽光隧道中,为无限的生命寻找希望之光。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我将继续以张华伟老师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用内镜这把钥匙,为患者打开健康之门。这段旅程,虽然充满挑战,却也让我收获满满,更加坚定了我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决心。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董思 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