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水肿脾阳虚衰之证,治以温中运脾,利水消肿。
李××,男,3岁,1974年1月4日就诊。
全身水肿3个月,加重1周。
初诊:患儿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初起于双下肢,渐至全身,活动后加重,不能自行缓解,伴尿量减小,无发热、肉眼血尿。发病后曾在我院诊治,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予以激素和对症治疗,水肿稍有消退。一周前因受凉后,全身水肿并明显加重,伴发热、咳嗽无痰,少尿,故就诊中医。患病以来,患儿体重增加,精神疲倦,胃纳差,睡眠欠佳,大便稀烂、不成形。刻下症:通身浮肿,目合难开,伴发热(体温37.8℃)、咳嗽、溲短、便溏,舌淡苔腻,脉弦平数,指纹沉滞。理化检查:尿常规“蛋白质++++ 红血球+ 白血球++ 颗粒管型+”;血脂检查“胆固醇350g/L”。中医辩证分析:患儿脾阳不振,水湿不运,水聚皮下肌肉,故见初起于双下肢、渐至全身水肿,且按之凹陷不起。近期又风邪袭表,邪遏肺卫,肺失通调,故发热、咳嗽、浮肿加重、小便短少等。神倦、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指纹沉滞为脾阳不足之象,发热、干咳、脉弦数偏于风热、邪遏肺卫。诊断:水肿(阴水)。证候:脾阳虚衰。治疗:温中运脾,利水消肿,兼疏风宣肺。方药:实脾饮加味(茯苓12g,白术10g,木瓜8g,甘草3g,大腹皮8g,草豆蔻3g,附片5g,炮干姜2g,厚朴5g,木香3g,加桑叶6g,杏仁5g,泽泻6g,另配生姜2片、红枣2枚)3剂。
二诊(1974年1月8日),尿量明显增多,精神转佳,无发热和咳嗽,腹胀减轻,饮食增加,睡眠安静,大便正常,眼睑、双足踝周仍浮肿,舌淡、苔薄白,脉弦平。认为初诊治疗取得明显效果,而脾阳不振、水湿不运仍为主要发病机制,故本次复诊守原方药再服4剂,以期巩固疗效。
三诊(1974年1月13日),尿多肿消,无发热、咳嗽,食欲旺,睡眠好转,喜玩耍,大便软,日一次。唯面色少华,口唇淡润,舌淡、苔薄白,尿检蛋白质(++),为患儿本属脾虚之象。故治疗以温中健脾为主,上述方药减去桑叶、杏仁、泽泻、生姜、红枣,另加党参10g,以期巩固疗效。
按:导师临床对肾脏疾病所致水肿是以阴阳为纲,表里、寒热、虚实为六变来进行辨证。该患者初为脾阳虚衰里虚阴水之证,结合“运脾转枢”论点,所以治疗以健脾理气为关键,方选实脾饮。而患儿此次发病,缘于风邪袭表,邪遏肺卫,肺失通调而加重水肿之症,故初诊治疗配以桑叶、杏仁、生姜等疏风宣肺之药。因辩证治疗得当,故疗效明显。
医案信息
【医案标题】:周炳文以二纲六变辨治肾病水肿
【医案资源】:回顾性医案
【医案编号】:047H023
【医院病历号】:1974010401
【关键词】:
中医诊断:(病名)水肿 (证候)脾阳虚衰
西医诊断:肾病综合征
治法:温中运脾,利水消肿。
方药:实脾饮加味
【辨证要点】:
患儿脾阳不振,水湿不运,水聚皮下肌肉,故见初起于双下肢、渐至全身水肿,且按之凹陷不起。近期又风邪袭表,邪遏肺卫,肺失通调,故发热、咳嗽、浮肿加重、小便短少等。神倦、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指纹沉滞为脾阳不足之象,发热、干咳、脉弦数偏于风热、邪遏肺卫。
【疗效】:三诊,水肿主症消失,但尿检蛋白+,显效。
课题负责人签名:古容芳
整理者:周洪彬
时间:2010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