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杨敬燮烈士纪念馆,历史图片、文献史料陈列在墙。该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天台县洪畴镇西岙洋村,地处天台县宝华山西南麓。村前矮山连绵,村后峭壁如屏,奇石层叠。天台入党第一人杨敬燮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前后相邻的两座四合院里。
杨敬燮出生于1900年。其父是武举人,受父亲影响,少年时期的杨敬燮聪明好学,又热爱劳动。1919年,他考入浙江省天台中学,其间,五四运动波及天台,学生上街游行的情景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1923年,中学毕业的杨敬燮奔赴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进入学校读书。在学校,他有机会接触马列主义,思想有了根本的变化,逐渐认识到推翻反动政府,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才是头等大事。
共产主义把这位温文尔雅却不乏刚毅坚定的大学生带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7月,满怀革命信念的杨敬燮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杨敬燮化名赵胜、朱伯新、张云、老鸟等,投入到铲除旧制度、创立新中国的革命浪潮之中。他开设红疗医院,建立城关东门支部,积极发展党员。他一边为贫苦百姓医治疾病,一边以行医为掩护,深入农村,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壮大革命力量。
1929年11月,杨敬燮调任台州中心县委委员,他与台州中心县委书记石瑞芳去开展工作,在楚门、清港、田马等地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发展党员。浙南巡视员评价说:“中心县委现在还只有3人,两个知识分子,一个土西医(指杨敬燮)。他们工作都很吃紧,特别那个土西医很好、很有工作效率,他处处能接近群众,能发展新组织。”
1930年3月,杨敬燮到天台滥田村设立指挥部,指挥发动“桐柏暴动”。滥田地处桐柏山区,周围山峦重叠,20来户人家全是佃农,靠看山、租地、扛轿、卖柴度日,群众基础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桐柏暴动后,国民党惊恐万状,还发出通缉令,以“悬赏500银元”抓捕杨敬燮。此令一出,非但没有损害杨敬燮丝毫,反而使杨敬燮得到老百姓更好的保护。尽管后来红军转移受挫,暴动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封建地主恶霸豪绅等反动势力,使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同时为台州地方共产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积累了经验。
1931年12月,杨敬燮在临海东乡下沙渡激战中身负重伤,被送回家乡后,终因流血过多,不幸牺牲。家人将他秘密安葬在村后山脚。
青山相拥、绿水相映。如今,杨敬燮烈士纪念馆已经成为洪畴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传播阵地。群众没有忘记这位扎根土地、心系百姓的烈士,每逢烈士纪念日等时间节点,村民纷纷自发到这里祭扫,将这一脉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王庆)